“超混架构”代表了汽车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它超越了传统的混合动力系统,通常以“以电为主”为核心设计理念,并融入了多挡位混动变速器(DHT)、高热效率发动机以及先进的智能电控系统,旨在实现极致的燃油经济性、卓越的动力性能和媲美纯电动车的驾驶平顺性。近期,沃尔沃携全新SMA超级混动架构的首款车型XC70强势亮相,以架构革新为核心,从能耗、动力、体验到未来扩展性,全方位树立了混动车型的新标杆,重新定义了“何为顶级混动”。
当前,全世界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电动化转型,然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在某些区域和时间段内呈现放缓趋势,这促使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将重心转向混合动力车型。混动技术被视为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并作为向全面电动化过渡的关键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增程式电动汽车(REEV)的销量持续快速地增长,其增速已连续多个季度超越纯电动乘用车,充分显示出其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战略重要性。
长期以来,全球混动市场主要由丰田THS和本田i-MMD等日系品牌主导,其技术优势和专利壁垒构成了强大的市场护城河。然而,近年来,以吉利的雷神动力和比亚迪DM-i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混动技术异军突起,成功打破了合资品牌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在此基础上,沃尔沃SMA超级混动架构的出现,进一步将混动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展现了全世界汽车制造商在混动领域持续创新的决心。 与日系品牌因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相对落后而主要专注于HEV(混合动力汽车)不同,中国自主品牌如吉利,在模块化混动平台的支持下,能够同时布局HEV、PHEV、REEV等多种技术路线,展现出更强的技术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以电为主”的策略,其深层意义在于,它改变了花了钱的人混动车的固有认知,使其不再是“带电的燃油车”,而是“带油的电动车”。通过提供纯电动车般的平顺、静谧和响应速度,同时消除里程焦虑,这使得超混车型成功吸引了大量传统燃油车用户。沃尔沃SMA架构的“无感切换”和全场景高效驱动能力,逐步提升了这种驾驶体验,使其成为高端混动的“隐形门槛”,加速了汽车市场的绿色转型。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混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策略在于,他们没固守传统的HEV路线,而是利用自身在电子电气架构和模块化平台上的后发优势,直接开发更全面、更符合中国市场政策(如绿牌)和消费的人偏好的PHEV/REEV解决方案。这种跨越式发展使得中国品牌可提供更长的纯电续航和更低的亏电油耗,从而在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避免了在传统HEV领域与日系巨头正面竞争。
沃尔沃SMA架构的“平台革命”理念,更是将这种架构化造车推向极致,从底层重构,为混动技术带来了“未来形态”的解决方案。
混合动力技术并非短期过渡,而是全世界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它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了在纯电动车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成本仍较高的情况下,兼顾环保、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对于车企而言,混动车型能够帮助其在短期内降低油耗和排放,同时缓解消费者对里程和补能的焦虑,从而平稳推进电动化转型。这预示着超混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当前消费者对混动车型的核心诉求在于融合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优点。这包括对长续航里程的追求(以消除里程焦虑)、极低的燃油消耗(尤其是在馈电状态下)、强劲的动力性能、平顺静谧的驾驶体验以及绿色牌照的政策优势。
超混架构通过“油电协同”的运作模式,有效解决了纯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不均和里程焦虑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传统燃油车油耗高、排放大的缺点。在城市通勤中,超混车型能提供接近纯电动车的体验,而在长途旅行中则能提供燃油车的便利性。
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价值定位是超混车型获得市场青睐的核心驱动力。它意味着超混车型能够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包括那些对纯电动车仍有顾虑但又希望体验电动化优势的用户。这使得超混市场具有更强的韧性和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因为它满足了消费者在当前技术和基础设施条件下最实际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地域性差异也为超混车型市场增长提供了重要外部驱动。例如,中国一二线城市充电桩覆盖率较高,但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仍严重不足,这为插混车型提供了发展机会。超混车型凭借其“可油可电”的特性,有效缓解了消费者在充电不便区域的里程焦虑,从而获得了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这表明超混的成功不仅源于技术内生优势,也得益于宏观基础设施现状,使其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具备了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随着充电网络的持续完善,这种优势可能会逐渐减弱,促使超混技术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
沃尔沃带着全新SMA(Scalable Modular Architecture)超级混动架构的首款车型XC70强势亮相,旨在重新定义“何为顶级混动”——以架构革新为核心,从能耗、动力、体验到未来扩展性,全方位树立混动车型新标杆。
核心理念与技术特点SMA架构的核心在于P1/P2/P4三电机与发动机、3DHT 3挡双电机混动变速器的精密协作。通过多动力源的智能调配,XC70能够实现“全场景低耗”,有效避开电机低速低效、高速高耗的短板,以及发动机低速高耗、高速低效的局限,彻底告别“高速费油、低速费电”的尴尬。在全功率输出模式下,发动机与P1/P2/P4三电机同步发力,相当于“四引擎驱动”,爆发强悍动力。
在驾驶体验方面,XC70在增程、混动、直驱等7种模式切换时,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水准堪比纯电车型,实现了“无感切换”,彻底告别了早期混动车型馈电时的“拖拉机既视感”,重新定义了混动车型的行驶质感。
7种混动模式:覆盖增程、混动、直驱、纯电、能量回收、充电、全功率输出,能够智能适配全场景用车需求。
4S:代表可扩展性(Scalable)、智能(Smart)、安全(Safety)、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意味着架构可灵活适配不同车型,电子电气架构支持持续OTA升级,电池与车身设计保障物理安全,并注重全生命周期环保。
1M:代表混动专用发动机+变速器,专为混动场景优化,避免“油改电”的先天不足。
1A:代表架构化造车,打破平台局限,从底盘到电子系统全面重构,而非燃油车的“缝缝补补”。
性能表现SMA架构带来的直接成果是XC70在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超过200公里,综合续航超过1200公里。这组数据表明SMA架构从底层重构,让大电池、强电机与高效发动机和谐共存,是实现长续航的真正底气。此外,SMA架构采用以太网+域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支持智舱与智驾系统持续迭代,避免了“买完即落后”的问题。
市场定位与优势沃尔沃选择投入巨资打造全新SMA架构,正是看透了“油改电”的局限性。传统燃油平台在强行塞入电池与电机后,往往导致空间牺牲、安全隐患和智能化需求无法满足。SMA架构则硬件上预留充足空间安放大电池与多电机,电池布局兼顾安全与空间;软件上采用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支持持续迭代;扩展性上可灵活打造不同车型,未来续航升级时无需挪动底盘部件,从根源消除安全隐患。这种“从内到外的革新”,让XC70不仅是一款车,更是一个可持续进化的“移动智能空间”。沃尔沃XC70的亮相,旨在证明混动的终极形态是“全场景高效、全模式无感、全生命周期可持续”,为消费的人提供“一次选择,长期受益”的价值。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以“电为主”为核心,基于超安全大容量电池和高性能大功率扁线电机构建其动力系统。其驱动主要依靠大功率高效电机,而汽油发动机则在高效转速区间主要负责发电,并适时参与直驱,彻底改变了传统混动技术以油为主的设计架构。这一创新理念使得车辆在大多数工况下都能以纯电模式运行,从而大幅降低了燃油消耗。
DM-i系统的核心部件均由比亚迪完全自主研发,包括双电机EHS超级电混系统、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其中1.5L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04%,1.5Ti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0%)、DM-i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电池容量范围为8.3kWh至21.5kWh),以及整车、发动机、电机和电池的智能控制系统。这种深度垂直整合使得比亚迪在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一致性、技术快速迭代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拥有显著优势。相较于依赖外部供应商的竞争对手,比亚迪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端到端的优化,从而实现极致的效率和成本效益。这是其在低中端PHEV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原因,也赋予其更强的市场定价权和产品迭代速度,形成了难以被轻易复制的竞争护城河。
在性能方面,DM-i展现出卓越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平顺性。紧凑型轿车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可低至3.8L/100km(NEDC工况)。搭载最新第五代DM技术的秦L DM-i,其馈电油耗更是低至2.9L/100km,将燃油经济性推向了新高度。在NEDC和WLTC工况下,DM-i超级混动系统电机驱动占比分别高达88%和82%,真正做到了以电为主。在市区行驶时,99%的工况下由电机驱动,发动机在81%的工况下处于熄火状态,为用户提供无限接近纯电动车的驾乘体验,实现了超级静谧和平顺。在续航方面,DM-i车型拥有超长综合续航里程,可突破1200公里(NEDC工况),秦L DM-i的满油满电综合续航甚至达到了2100公里。动力表现同样出色,例如汉DM-i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6.9秒。此外,DM-i超级混动车型同时支持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两种补电方式,提供了与纯电动车相同的充电便利性。比亚迪将搭载DM-i超级混动的车型概括为具备“快、省、静、顺、绿”五大特点,全面满足用户对性能、经济、舒适和环保的需求。
吉利雷神Hi·X混动技术采用双电机(一台GM发电电机和一台TM驱动电机)与发动机相结合的结构,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串联和并联工作模式需求。其最显著的创新点在于搭载了全球首台量产的3挡DHT Pro混动变速器。这一多挡位设计使得发动机可以在更宽的速度范围(低至20km/h)内实现更早的直驱并联,从而大幅提升系统效率和动力性能。吉利还通过自建“雷神DHT智能微米工厂”,攻克了行星齿轮的精密加工工艺难题,确保了核心部件的制造精度和质量,使其成为继丰田、通用之后少数能掌握行星齿轮系混动系统的汽车厂家。
吉利多挡位DHT技术的应用,使得发动机的直驱不再局限于中高速工况,而可以在起步、低速(时速20km/h以上即可并联)等几乎所有工况下实现更早的并联。这与日系混动至少70km/h的并联车速形成鲜明对比,极大地提升了系统效率。这一技术选择使得吉利雷神Hi·X在动力响应和全速域效率方面表现出色。通过更早地让发动机参与直驱,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和电机的协同优势,尤其是在城市中低速行驶时,避免了单挡混动可能出现的发动机效率低谷。这不仅提升了燃油经济性,更带来了传统燃油车难以比拟的加速性能和驾驶乐趣,满足了对动力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使吉利超混车型在市场中具备了更强的“运动”属性。
在性能表现上,3挡DHT Pro带来了更好的动力平顺性,并能使发动机在更高效的区间工作。搭载雷神Hi·X的车型支持弹射起步,提供强劲加速,例如帝豪L Hi·X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9秒,而增加后置电机的四驱版高性能车型,极限加速甚至有望进入5秒内,能够与大多数豪华车匹敌。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其亏电油耗最低可达3.8L/100km,星越L雷神Hi·X混动版实测油耗在4.3L-4.5L/100km左右。在纯电续航方面,插混版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可达到100km起步,并计划推出纯电里程高达200km的车型,这些车型还将匹配60kW快充技术,可在30分钟内充电至80%。
吉利雷神Hi·X的另一项重要优势是其全球唯一能实现动力域FOTA(Firmware Over The Air)在线升级的混动产品。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创新,它将汽车从一个静态的消费品转变为一个可以持续迭代和优化的智能终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的车辆性能和经济性可以随着软件更新而不断提升,延长了车辆的生命周期价值。对于吉利而言,FOTA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性,构建了独特的差异化优势。这标志着汽车行业从硬件竞争向软件定义汽车的深层转型。
吉利雷神Hi·X的代表车型包括星越L雷神Hi·X和帝豪L雷神Hi·P等。
长城柠檬混动DHT是一种高度集成、高效能、多模油电混动系统,采用双电机混联混动技术,旨在实现全速域、全场景下的高效能与高性能完美平衡。其核心是长城汽车提出的“1-2-3”技术特点:即一个混动系统(采用双电机混联拓扑结构),支持HEV和PHEV两种动力架构,并提供三套动力总成(包括1.5L+DHT100、1.5T+DHT130以及1.5T+DHT130+P4四驱)。长城创新性地采用了两挡平行轴结构,有效扩大了发动机高效直驱范围,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整体效率。
长城汽车“1-2-3”技术特点并非简单的功能罗列,而是长城汽车在产品布局上的清晰战略。这种高度模块化和灵活的系统设计,使得长城汽车能够迅速将柠檬混动DHT技术适配到旗下魏牌、哈弗、欧拉等多个品牌(())的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车型上,从而实现对HEV和PHEV市场的全面覆盖。这意味着长城可以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具体需求(例如,追求极致油耗的HEV用户,或需要长纯电续航和绿牌的PHEV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其市场渗透能力和竞争力,展现了其“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在性能方面,柠檬混动DHT的动力系统综合效率可达50%以上。HEV架构的A级SUV百公里综合油耗可低至4.6L。PHEV架构则具有行业领先的纯电续航里程,可达200km,搭载45kWh电池,可在30分钟内充电至80%,有效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在动力输出上,PHEV两驱系统总功率可达240kW,而搭载P4电机的四驱系统总功率可达320kW。HEV架构的B级SUV在实际测试中,0-100km/h加速时间可大幅缩短1.5秒,仅需7.5秒。该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致力于提供接近电动车般的平顺、静谧驾驶感受,通过减少发动机启停次数和优化NVH性能,提升驾乘舒适性。
长城柠檬混动DHT的高度适配性使其能够灵活应用于A0-D级轿车、SUV、MPV甚至越野车等多种车型,展现了其广泛的市场潜力。尽管与吉利的三挡DHT在挡位数量上有所不同,但长城的两挡平行轴结构同样旨在优化发动机在不同车速下的工作效率。这意味着长城在混动系统设计上,注重通过机械结构创新来提升发动机的直驱效率,尤其是在中高速巡航时,从而进一步降低油耗。这种对发动机高效区间的精细化管理,体现了长城在混动技术路线上的独特思考,旨在实现“全速域、全场景下高效能与高性能的完美平衡”,为用户带来更经济、更强劲的驾驶体验。
奇瑞鲲鹏超混C-DM是奇瑞汽车基于近20年技术积累打造的第三代混动技术,其核心亮点在于“3擎3挡9模11速”的系统架构。该系统由混动高效发动机(第五代ACTECO 1.5TGDI,热效率大于44.5%)、混动专用变速箱(全新迭代的三挡超级电混DHT或驾驶感优越的无级超级电混DHT/E-CVT),以及混动专用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组成。其中,三挡DHT的最高传动效率超过97.6%,轮端输出扭矩超过4000N·m,展现出强大的动力传输能力。
奇瑞“3擎3挡9模11速”的技术特点,并非简单的数字堆砌,更代表了高度复杂的智能控制策略。“9模”(包括单/双电机驱动、增程、并联等)和“11速”(涵盖起步、中低速、高架、超车等11种全用车场景的自适应动力模式)意味着系统能够根据驾驶条件智能切换,实现动力输出和效率的精确匹配。这种极致的场景适应性旨在为用户提供在任何驾驶条件下都平顺、高效且动力充沛的体验。它表明奇瑞在混动技术开发上,不仅追求硬件的先进性,更注重通过软件和算法的优化来提升整车的智能化和用户体验。这种对全场景覆盖的追求,使得奇瑞超混车型在应对复杂路况和多元化出行需求时更具优势,也体现了其作为“理工男”品牌在技术细节上的深耕。
奇瑞对高热效率发动机的执着是其实现卓越亏电油耗的基石。第五代ACTECO 1.5TGDI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第四代i-HEC智效燃烧系统等六大核心科技,使其热效率大于44.5%,为实现低油耗奠定了基础。
在性能方面,鲲鹏超混C-DM拥有全速段强劲的动力输出,百公里加速时间可达4.26秒,例如瑞虎8 PLUS鲲鹏e+四驱版零百加速仅为4.9秒。在城市通勤中,从30km/h加速到70km/h仅需3秒,高速超车(90km/h加速到120km/h)也仅需3.6秒,提供了出色的加速体验。在燃油经济性上,亏电油耗可低至4.2L/100km,探索06 C-DM实测馈电油耗更是低至3.2L/100km。超长综合续航是其另一大亮点,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400公里,瑞虎9 C-DM实测综合续航突破2000公里,探索06 C-DM实测综合续航也达到了1840.7公里。在纯电续航方面,瑞虎8 PLUS鲲鹏e+标配100km,瑞虎9 C-DM为106km(CLTC工况),探索06 C-DM实测161.9km,星途揽月C-DM为180km(CLTC工况)。此外,鲲鹏超混C-DM还支持超级闪充,仅需18分钟即可将电量最高补能至80%。
奇瑞鲲鹏超混C-DM的代表车型包括瑞虎8 PLUS鲲鹏e+、瑞虎9 C-DM、探索06 C-DM和星途揽月C-DM等。
长安智电iDD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是长安汽车基于用户洞察,通过“高聚能电池、高效能动力、高智能电控”三大硬件支撑,结合智能算法,打造出“AI智慧节能”和“衡温智慧安全”两大系统,实现了“智电经济”和“智电安全”两大价值体系的全面升级。该系统搭载蓝鲸NE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并匹配蓝鲸六速电驱变速器,其中集成了驱动/发电一体式电机。
长安智电iDD系统中的“AI智慧节能”和“衡温智慧安全”是其核心差异化优势。AI智慧节能系统通过智能算法,能够根据不同路况、地形、环境,实时调整电量控制策略和能量回收策略,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例如,其能量回收自适应技术可以减少驾驶员制动操作60%,同时提升回收电量超过三成,显著降低了油耗并减轻了驾驶疲劳。这种对智能化节能的强调,体现了长安在提升车辆经济性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在安全保障方面,衡温智慧安全系统综合了IP68级防水技术、毫秒级电池监控系统、全温域电池温控系统以及多元“热安全”保护系统四大智慧管理策略,有效解决了用户对用电安全的顾虑。长安对全面安全功能的重视,是对消费者核心关切的直接回应,并构成了其在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池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长安通过系统化的安全设计,旨在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在性能表现上,长安iDD车型展现出良好的均衡性。UNI-K iDD的NEDC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30km,UNI-V iDD的NEDC纯电续航为113km。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100km。在燃油经济性方面,NEDC综合油耗可低至0.8L/100km,亏电油耗为5L/100km。动力方面,UNI-V iDD搭载的蓝鲸NE1.5T混动专用发动机与电机协同工作,综合功率达到250kW,峰值扭矩590N·m,零百加速仅需6.5秒。此外,智电iDD搭载的高聚能电池支持直流和交流双模式充电,最快半小时即可完成充电,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当前中国超混市场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竞争格局。比亚迪凭借其DM-i技术在插混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尤其在0-15万元和10-15万元价格段,其销量和市场份额均位居首位。在部分细分市场,比亚迪插混车型的市占率甚至超过60%,显著高于其纯电车型。DM-i技术的节能和低价优势使其在与传统燃油车以及日系混动的竞争中优势明显,实现了销量与盈利能力的双丰收。
然而,市场并非一家独大。以长城、吉利、长安、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本土化优势,在PHEV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市场竞争正趋于白热化。这些品牌各自推出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超混技术,如吉利的多挡DHT、长城的两挡平行轴DHT以及奇瑞的“3擎3挡9模11速”等,共同推动了中国混动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受欧美能耗排放法规持续收紧的影响,大众、丰田、宝马、保时捷、沃尔沃等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布局PHEV产品,并计划利用其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抢占市场。预计随着这些跨国车企的加入,国内PHEV市场格局将从目前的“一家独大”向“技术多极化”演变,竞争将更加激烈。
此外,纯电动汽车与插电混动车型之间的动态平衡也在持续演变。尽管2024年插混销量持续增长,但2025年上半年,插混车型的增速有所放缓,而纯电车型增速加快。纯电动汽车在价格下探、续航里程提升(例如主流车型CLTC续航普遍达600km+)、800V高压快充普及、政策友好以及保养成本低等方面的进步,对插混市场形成了冲击。插混车型由于双动力系统结构复杂,保养成本相对较高,在低价市场难以与纯电车型展开直接竞争。纯电平台在集成高阶智能驾驶(如城市NOA)和全域OTA方面也更具优势,而插混车型受限于燃油架构,智能化升级空间相对有限。这表明,超混车型在满足长续航和无里程焦虑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纯电动车在成本和智能化方面的挑战。
在选择超混车型时,消费者应综合考虑自身的预算、用车场景、对纯电续航的依赖程度、对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的偏好、对智能化配置的需求以及充电便利性等因素。以下根据不同需求的用户画像提供具体推荐:
追求架构创新、极致驾驶质感和未来扩展性的高端用户:推荐沃尔沃XC70等搭载SMA超级混动架构的车型。其P1/P2/P4三电机与3挡DHT的精密协作,以及“无感切换”的驾驶体验,结合“4S1M1A”的系统性革新,提供了媲美纯电的平顺性和卓越的性能。SMA架构从底层重构,而非“油改电”,确保了车辆在空间、安全和智能化方面的领先性与可持续进化能力。
追求极致经济性和高性价比的家庭用户:推荐比亚迪DM-i系列车型,如秦L DM-i、宋PLUS DM-i。其“以电为主”的特性在城市工况下能实现极低油耗,且价格亲民,能显著降低用车成本,非常适合日常通勤和对经济性有高要求的家庭用户。
注重驾驶乐趣和全速域性能的用户:推荐吉利雷神Hi·X系列车型,如星越L雷神Hi·X、帝豪L雷神Hi·P。其多挡位 DHT 技术在动力响应和加速性能上表现出色,尤其在低速即可并联直驱的优势,能带来更强的驾驶感受。此外,动力域FOTA升级能带来持续的性能优化,为用户提供不断进化的驾驶体验。
追求全场景适配性和高效率的多元化用户:推荐长城柠檬混动DHT系列车型,如拿铁DHT-PHEV。其HEV/PHEV双架构和多套动力总成能满足不同需求,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长途出行,都能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两挡平行轴结构也保证了全速域的高效性,适合对车辆多功能性有要求的用户。
看重高性能、超长续航和闪充的用户:推荐奇瑞鲲鹏超混C-DM系列车型,如瑞虎8 PLUS鲲鹏e+、探索06 C-DM。其“3擎3挡9模11速”系统提供强劲动力和卓越能耗表现,同时具备超长综合续航和快速补能能力,非常适合对车辆性能、长途出行便利性和补能效率有高要求的用户。
关注智能安全和均衡体验的用户:推荐长安iDD系列车型,如UNI-K 智电iDD、UNI-V 智电iDD。其AI智慧节能系统在提供经济性的同时,衡温智慧安全系统也提供了全面的电池安全保障,适合对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有较高期待的用户。
中国超混架构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早年间受制于日系专利壁垒的局面,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技术引领的力量。通过“以电为主”的设计理念、多挡位DHT的创新应用以及深度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中国超混架构车型成功融合了纯电动车的平顺、静谧与燃油车的长续航、补能便利性,有效满足了花了钱的人经济性、性能和无里程焦虑的综合需求。
展望未来,超混技术将继续作为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纯电动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例如续航能力的增加、充电速度的提升)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超混市场与纯电动车市场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保持竞争力,超混技术将继续向更高效率、更强性能、更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研发更高热效率的混动专用发动机、更先进的电驱系统、更智能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及更快的充电技术。智能化和个性化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车企将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提供差异化价值。超混车型在未来几年仍将是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其技术迭代速度和市场适应性将是决定其长期成功的关键。(部分数据和观点来源于知乎)